吴元玉招赏牡丹以无都扶图呼为韵

洛阳花事久应无,胜赏今逢在旧都。
春色祗缘人自惜,衰颜还藉酒相扶。
时无永叔谁重谱,座有徐熙合写图。
夜静更持红烛看,满庭如昼鸟惊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吴元玉招赏牡丹以无都扶图呼为韵》是明代著名学者史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史鉴,字明古,号西村,是明代苏州人,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尤熟于史学。史鉴淡泊名利,隐居不仕,但能留心世务。巡抚王恕听闻他的名声后,多次向他寻求意见,他对时弊的陈述总能切中要害,使王恕深感佩服。
  2. 诗歌原文:洛阳花事久应无,胜赏今逢在旧都。春色祗缘人自惜,衰颜还藉酒相扶。时无永叔谁重谱,座有徐熙合写图。夜静更持红烛看,满庭如昼鸟惊呼。
  3. 诗歌鉴赏:此诗以洛阳牡丹的盛开为背景,通过诗人自身的感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首联“洛阳花事久应无,胜赏今逢在旧都”描绘了洛阳虽历经沧桑,但牡丹依然绽放的美丽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故土的情感。颔联“春色祗缘人自惜,衰颜还藉酒相扶”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以及因衰老而需要借酒浇愁的无奈。颈联“时无永叔谁重谱,座有徐熙合写图”则借用宋代画家徐熙和沈周的故事,暗示了牡丹画在当时文人中的流行及其艺术价值。尾联“夜静更持红烛看,满庭如昼鸟惊呼”则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在红烛光下欣赏牡丹,而庭院中鸟儿也被这美丽的景象所惊扰。

《吴元玉招赏牡丹以无都扶图呼为韵》不仅展示了史鉴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文人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