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汝思 其一

天涯明日故人疏,莫向樽前叹谪居。
最是孤臣偏雨露,君王不问箧中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徐汝思 其一》是明代诗人李攀龙创作的诗作。下面将对这首诗及其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与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李攀龙,明朝著名文学家、戏曲家,其诗作多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时代特色。
  • 创作时间:此诗为李攀龙所作,据记载是在他担任官职期间所作。
  • 创作背景:诗中“天涯明日故人疏”一句透露出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不舍之情。李攀龙作为当时的文学名流,其作品常常寄托了深厚的情感,此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天涯明日故人疏,莫向樽前叹谪居。最是孤臣偏雨露,君王不问箧中书。”
  • 译文:明天就要离开这里,在酒宴上不要感叹自己的不幸,我作为被贬的官员,受到的恩惠比一般人要多得多。君王不关心我的遭遇,就像我不关心君王的事情一样。
  1. 诗歌主题与思想
  • 表达的情感:诗中“天涯明日故人疏”,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将要离开的不舍和孤独感。同时,诗人也表现出了一种对政治冷漠的态度,认为君王不会关心自己的处境,这种情绪在古代文人中很常见。
  • 反映的社会现实:通过这首诗,李攀龙展现了自己在官场中的遭遇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他认为自己是受到特殊照顾的对象,而其他官员则遭受更多的苦难,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不同官员待遇的不同。
  1. 诗词鉴赏与评价
  • 艺术手法:李攀龙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雨露偏孤臣”,“君王不问箧中书”,使得诗歌富有深意,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 历史意义:此诗不仅是李攀龙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明代中期文人面对政治困境时的无奈和抗争。它为后人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文人生活和心理状况的窗口。

《送徐汝思 其一》是一首充满情感且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李攀龙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世界,也反映了明代中叶文人对于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批判。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读者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文化心态,也能从中汲取到面对困境时坚持自我、追求真理的精神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