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青州按察楚中

东方千骑古诸侯,宪府新开大楚秋。
北海清风犹满座,武昌明月更登楼。
五云过郢朝佳气,三峡吞江拥上游。
此地功名谁得似,君家元凯自荆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杜青州按察楚中》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一首五言古诗,创作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政治景象的深刻感受和个人情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艺术特色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1. 作者简介
  • 作者简介:《杜青州按察楚中》的作者是明代诗人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山东历城人。他在文学上有较高的成就,曾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刑部广东司主事、陕西提学副使等。李攀龙的诗歌以声调见长,但其诗作在风格上较为生涩,受到后世一些学者的批评。
  1. 作品原文与译文
  • 原诗:《杜青州按察楚中·东方千骑古诸侯》原文如下:“东方千骑古诸侯,宪府新开大楚秋。北海清风犹满座,武昌明月更登楼。”
  • 译文:东边有成千上万的骑士,他们是古代的诸侯,新成立的宪府开启了大楚国的秋季。北海的清风仍然满座,武昌的明轮月更登上高楼。
  1. 写作背景
  • 时期背景:诗作的创作时间是在明朝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正值李攀龙从刑部广东司主事升至陕西提学副使期间,这一时期他的政治生涯颇为活跃。
  • 政治经历:李攀龙在官场上历经沉浮,曾因直言进谏而得罪权贵,导致其官位一度下降。他的这段经历反映在诗中,使得诗歌充满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时代色彩。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李攀龙擅长运用自然景观来营造意境,如“北海清风犹满座”和“武昌明月更登楼”这样的句子就非常典型地体现了他的这种技巧。
  • 用典与比喻:诗中使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如“五云过郢朝佳气”、“三峡吞江拥上游”,这些用词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还提升了诗歌的艺术价值。
  1. 历史评价
  • 批评声音:尽管李攀龙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他的诗作在当时并未得到广泛的赞誉。许多评论家认为他的诗歌过于模拟古人,缺乏创新。
  • 文化影响:李攀龙的诗歌对后来的诗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他去世后,其“五子”之一的王世贞等人继续弘扬了他的文风,使他的作品在文人中流传甚广。
  1. 文学地位
  • 诗坛地位:在明代诗歌史上,李攀龙被视作“五子”之一,与“后七子”中的其他成员共同构成了明代诗歌的代表流派,具有重要的文学地位。
  • 与其他诗人比较:李攀龙与同时期的其他著名诗人相比,虽然在某些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但也因其独特的风格和敏感的社会观察而显得与众不同。

李攀龙的《杜青州按察楚中》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它更是那个时代文人对国家命运关切的一种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李攀龙的艺术成就,也能更深入地洞察到明代社会的复杂性和文人群体的精神面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