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庵

我游重阳庵,不见重阳子。
丹成飘然与世辞,骑龙遨游太清里。
三山等鳌簪,四海犹杯水。
万里一瞬间,千年片时耳。
后人作屋青山头,重阳不来人自游。
长风萧萧日杲杲,醉卧白石临清流。
青衣洞,深且幽,衔花野鹿鸣呦呦。
仰招浮云唤白鹤,吾将与尔仍丹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阳庵》是明代诗人史鉴创作的一首七绝诗,展现了作者对重阳节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这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超脱俗世、追求精神自由境界的向往。下面将详细介绍:

  1.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重阳庵》的作者是明代诗人史鉴。史鉴字明古,号西村,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学者。他淡于名利,隐居不仕,但能留心世务。史鉴的博学多才以及他的政治见解曾受到当时巡抚王恕的赏识。
  • 创作时代:该诗创作于明正德间,即公元1506年至1521年期间。这个时期正值明朝中后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史鉴通过诗歌表达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1. 诗歌原文及解析
  • 诗歌原文:《重阳庵》原文如下:“我游重阳庵,不见重阳子。丹成飘然与世辞,骑龙遨游太清里。三山等鳌簪,四海犹杯水。万里一瞬间,千年片时耳。后人作屋青山头,重阳不来人自游。长风萧萧日杲杲,醉卧白石临清流。青衣洞,深且幽,衔花野鹿鸣呦呦。仰招浮云唤白鹤,吾将与尔仍丹邱。”
  • 诗意解读:诗中“丹成飘然与世辞”表明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脱和追求精神自由的决心。“骑龙遨游太清里”象征着诗人对于超越现实、达到理想状态的向往。“后人作屋青山头”反映了历史变迁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的关系。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精神自由的赞美。
  1. 艺术风格与特色
  • 语言风格:《重阳庵》的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浓厚的文人韵味。诗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能够很好地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 意象运用:诗人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意象,如“重阳子”、“骑龙遨游太清里”等,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也使整个作品充满了诗意和想象空间。

《重阳庵》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明代文化和诗歌艺术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深入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审美情趣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