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赠襄史周象贤

春色高斋万里生,曳裾常日罢逢迎。
云霄未报中丞疏,江汉先传外史名。
侠客铜鞮多骏马,佳人花艳动倾城。
王门自昔栖迟地,何限庞公避世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赠襄史周象贤》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攀龙的作品。以下是对该作品的相关介绍:

  1. 作者简介: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人。他是一位杰出的明代文学家,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文学风格而闻名。他的生平和文学成就都体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和卓越贡献。
  2. 作品原文:春色高斋万里生,曳裾常日罢逢迎。云霄未报中丞疏,江汉先传外史名。
  3. 作品鉴赏:《寄赠襄史周象贤》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及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诗中“春色高斋万里生”表达了诗人在高远书房中感受到的美好春天和无限的生机。“曳裾常日罢逢迎”则反映了诗人对于名利的超然态度,宁愿过着清贫的生活,也不迎合世俗。最后一句“云霄未报中丞疏,江汉先传外史名”,可能寓意着诗人虽然未能直接向朝廷献言(“中丞疏”),但他的作品却已经如同江水般流传广泛(“江汉先传外史名”),显示了诗人的影响力和成就。
  4. 写作背景:关于《寄赠襄史周象贤》的创作背景,目前没有详细的资料记载。但考虑到李攀龙作为一位文人雅士,其作品往往与个人经历、时代背景以及文化环境紧密相关。因此,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特定历史时期或社会背景下创作完成的,反映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李攀龙的《寄赠襄史周象贤》不仅是一首富有艺术魅力的古诗,也是了解其个人生活和思想情感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体会到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还能够深入理解中华文化中的美学精神和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