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游仙洞

三洞层岩宿雾中,携筇登眺胜崆峒。
微茫树色千峰雨,远近秋声万壑风。
风浪石含烟泛白,鹿田叶落半飘红。
已寻飞练冰壶吐,直上朝真天地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日游仙洞》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秋日游仙洞的壮丽景色和仙人的神秘风貌。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唐代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横溢,年少时即有文名,但因恃才傲物,得罪同僚,后遇赦免,但不幸在渡海时溺水身亡。他的诗歌作品多表现了对政治失望后的愤世嫉俗,以及对自然美的颂扬。

  2. 创作背景:《秋日仙游观赠道士》创作于唐代,具体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断出这是王勃晚年的作品之一,此时他已因政治原因失去官职。诗中描绘的秋日游仙洞的景象,反映了他对于神仙生活的向往及对于人间仙境的向往。

  3. 诗词原文:《秋日仙游观赠道士》原文如下:“石图分帝宇,银牒洞灵宫。回丹萦岫室,复翠上岩栊。雾浓金灶静,云暗玉坛空。野花常捧露,山叶自吟风。”

  4. 主题内容: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游仙洞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超脱。诗中的山川、云雾、花草等自然元素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和心灵安宁的审美情趣。

  5. 艺术特色:王勃的诗歌以雄浑豪迈著称,但在《秋日仙游观赠道士》中,却展现出一种细腻柔美的艺术风格。通过对游仙洞景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此外,诗中的用词考究,如“金灶”、“玉坛”,都显示出王勃对古文词语的精熟运用。

王勃的《秋日游仙洞》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种文化和艺术的传承。它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审美资源和艺术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