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京与元美明卿子与分韵 其一

邢州计吏入长安,春色西山雪里看。
天地容吾常落魄,风尘对尔一加餐。
重来省署青云隔,不散关门紫气寒。
握手依然无长客,可知千载和歌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至京与元美明卿子与分韵”是明代李攀龙创作的一组诗。这组诗共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包含两首七言律诗。下面对这首诗进行分析:

  1. 诗歌原文
    邢州计吏入长安,春色西山雪里看。
    天地容吾常落魄,风尘对尔一加餐。
    重来省署青云隔,不散关门紫气寒。
    握手依然无长客,可知千载和歌难。

  2. 诗歌内容解析

  • 第一首诗的内容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初到京城时的孤独和落寞之情。诗人通过描绘邢州的计吏身份进入长安的场景,以及在西山上观看冬日的雪景,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孤傲态度。诗句中的“天地容吾常落魄”,反映了诗人面对人生挫折时的自我安慰。同时,“风尘对尔一加餐”则表达了诗人在异乡为官的艰辛和对友情的珍视。
  • 第二首诗的内容解析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诗人再次回到京城时的心境。诗人通过对官场生活的观察,表达了对政治冷漠和人际关系淡薄的感受。“重来省署青云隔”反映了诗人对于仕途的无奈,而“不散关门紫气寒”则象征着尽管外界环境严峻,但仍有希望存在。最后两句“握手依然无长客,可知千载和歌难”表达了诗人对于长久友情的珍视和对历史传承中和谐歌声的感慨。
  1. 作者简介
  • 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明山东历城人。他是明代著名的诗歌作家和文学家,与“五子之集”中的其他成员如谢榛、吴维岳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被后人誉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明代万历年间,当时李攀龙因科举得第而进京做官。他的这首诗可能是在任职期间所作,反映了他在京城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歌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自然意象,如“西山雪”、“紫气寒”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深化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 情感表达:李攀龙在这首诗中充分展示了他的情感世界,无论是对官场的不满还是对友情的珍惜,都表现得非常真挚。
  1. 文化意义
  • 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那个时代文人心态的一种反映。它体现了明代文人在政治高压和社会变迁中的心理状态和价值取向。
  1. 后世影响
  • 这首诗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深受后人的喜爱和研究。

《初至京与元美明卿子与分韵》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抒发。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分析,人们可以深入了解明朝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