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尔䄡帷出牧年,风尘谁识使君贤。
政成神雀犹堪下,兴尽冥鸿遂杳然。
树色远浮疏雨外,人家忽断夕阳前。
重来此地逢寒食,何处看春不可怜。
赵州道中忆殿卿
介绍
“赵州道中忆殿卿”是李攀龙的一首古诗,属于明代文学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赵州道中的经历和感受,展现了作者对往昔时光的追忆与感慨。下面将从诗歌的创作背景、内容分析以及艺术特色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创作背景:《赵州道中忆殿卿》是明朝诗人李攀龙的作品,据记载,其创作背景与作者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李攀龙少孤家贫,嗜诗歌,厌训诂之学。他在仕途上也颇有建树,官至刑部广东司主事,后因母亲病逝而辞官归隐。他的诗作风格豪放,擅长以声调见长,但亦有人批评其诗作模拟生涩,缺乏创新。这首诗的创作可能正是他对自己仕途和人生道路的一种反思和总结。
内容分析:《赵州道中忆殿卿》的全文如下:“忆尔䄡帷出牧年,风尘谁识使君贤。政成神雀犹堪下,兴尽冥鸿遂杳然。树色远浮疏雨外,人家忽断夕阳前。重来此地逢寒食,何处看春不可怜。”此诗首句回忆了作者年轻时出仕的情景,感叹岁月流逝,无人再识当年的使君之贤。次句进一步表达了对政治成功的感慨,即使有如神雀一般的吉祥象征出现,也不足以掩饰内心的孤独和无奈。第三句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色,象征着人生的暮年,同时也反映了内心的空虚和失落。末句则是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无论何时回到这片土地,都能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但又不免心生哀愁。
艺术特色:《赵州道中忆殿卿》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和深沉含蓄的情感表达。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隐喻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变化。其中使用的意象如神雀、冥鸿等,既富有象征意义,又增添了诗歌的美感。此外,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个人的成就与内心的空虚相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李攀龙对古代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尤其是在诗歌形式上受到了盛唐以来诗歌的影响。
《赵州道中忆殿卿》不仅是李攀龙的一首诗作,更是明代文学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明代诗歌的风格、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无论是从艺术性还是历史价值来看,它都是值得细细品读和研究的重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