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氏池亭同元美子与子相赋 其三

幽亭斜日乱松声,下有沧浪可濯缨。
求友花间黄鸟出,垂天城上夏云生。
梁园作赋千年事,河朔衔杯万古情。
莫恨风流吾辈晚,邹阳袁绍汉时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韦氏池亭同元美子与子相赋 其三》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作品。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李攀龙: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被誉为“一代词宗”。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情感充沛,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词原文
    幽亭斜日乱松声,下有沧浪可濯缨。求友花间黄鸟出,垂天城上夏云生。梁园作赋千年事,河朔衔杯万古情。莫恨风流吾辈晚,邹阳袁绍汉时名。

  2. 诗词鉴赏

  • 情感表达: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诗人在幽静的亭子中,感受斜阳下的乱松声,想象自己能在沧浪中濯洗缨巾,展现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 历史背景:通过提及“梁园”和“河朔”,反映了诗人对古代文化遗址的怀念以及历史的沉淀。
  • 哲理思考:诗中的“莫恨风流吾辈晚”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即使身处纷扰世界,也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
  1. 作品评价
  • 文学价值:《韦氏池亭同元美子与子相赋 其三》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成为明代诗歌中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生活风貌。
  • 文化意义: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该诗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创作背景
  • 时间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人墨客们的创作活动极为活跃。
  • 地点背景:韦氏池亭是一处著名的胜地,诗人在此与其他文人共同赋诗,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韦氏池亭同元美子与子相赋 其三》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