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万言卿明府之长兴

逐虏将军度漠回,黄金犹自满燕台。
请缨惭我为齐客,制锦多君更楚材。
城上春云天目出,帘前秋色太湖来。
弦歌暇日能相忆,花里新诗过雁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万言卿明府之长兴》是明代李攀龙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深刻的思想情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嘉靖进士,官至河南按察使。作为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攀龙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
  • 文学成就:他的作品多以雄浑豪放著称,主张诗歌应当反映社会现实,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影响力,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1. 诗歌原文
  • 诗句原文:逐虏将军度漠回,黄金犹自满燕台。请缨惭我为齐客,制锦多君更楚材。
  • 诗句解析:这首诗的开头两句“逐虏将军度漠回,黄金犹自满燕台”描绘了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归来,满城都是黄金的景象,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富强。而“请缨惭我为齐客,制锦多君更楚材”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身份的尴尬——作为一个曾经的齐地之人,却因战争需要而被迫参与战斗,同时表达了对同僚才能出众的感慨。
  1. 诗歌赏析
  • 艺术风格:李攀龙擅长运用雄浑的笔触和激昂的情感,在《送万言卿明府之长兴》中展现了他的文学风格。这首诗不仅具有丰富的意象,如“黄金”、“燕台”,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使诗歌层次分明,意境深远。
  • 思想深度:通过诗歌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国家、民族以及个人身份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每一句都透露出作者对于时局的关注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敬意。

李攀龙的《送万言卿明府之长兴》不仅是一首表现力极强的文学作品,也是了解明代社会状况和文学发展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个人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