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热沈丈共避树下

逃暑得同心,相携坐树阴。
风声低度壑,云影细通林。
飞鸟长空绝,游鱼浅水沉。
谁怜田父苦,目尽望甘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苦热沈丈共避树下”出自明代诗人叶太叔的《苦热沈丈共避树下》五言律诗。这首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哲理意味,不仅在明代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后世亦被广泛传颂。

从文学角度分析,《苦热沈丈共避树下》是一首结构严谨、意境深远的佳作。叶太叔巧妙地运用五言律诗的形式,将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在炎炎夏日,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相携坐于树荫之下,躲避酷暑,聆听风声和云影,感受飞鸟的自由和游鱼的悠然。这种描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也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炎热天气中的一丝清凉的珍惜。

诗歌中的意象生动而具体,通过具体的景物描绘,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例如,“飞鸟长空绝,游鱼浅水沈”两句,既描绘了自然界生物因环境变化而呈现出的不同状态,又隐含着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思考。这种对比鲜明的描写方式,使得诗歌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在心灵上引发共鸣,使人深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哲学层面解读,这首诗反映了一种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炎热天气中人与人之间温情的珍视。诗人通过描写人们在酷暑之中寻找避暑之地的情景,表达了对平凡生活中小确幸的珍重。同时,“谁怜田父苦,目尽望甘霖”一句,则揭示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怀,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理念。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体验,更是对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

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考虑,《苦热沈丈共避树下》不仅是明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词的重要财富。它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以及所蕴含的文化意蕴,都为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提供了宝贵的素材。特别是其独特的五言律诗形式和丰富的意象运用,至今仍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着积极的启发和影响。

《苦热沈丈共避树下》是一首集艺术性、哲理性与文化价值于一体的经典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明代诗歌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也能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