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宗考功 其二

春色还堪起,青云固可披。
振缨人不病,把袂客能诗。
奏事明光殿,抡才藻镜司。
稽康犹自懒,早辱巨源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宗考功 其二》是明代李攀龙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介绍
  • 李攀龙(1565年—1633年),字于鳞,号沧溟,世称沧溟先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是明末著名文学家、戏剧家、诗人、画家和书画理论家。在明代文学中,他的诗歌创作尤其受到人们的关注。
  1. 诗作原文
    春色还堪起,青云固可披。振缨人不病,把袂客能诗。
    奏事明光殿,抡才藻镜司。稽康犹自懒,早辱巨源知。

  2. 诗歌赏析

  • 首联“春色还堪起”:这句表达了春天的气息仍然旺盛,景色宜人,足以引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颔联“青云固可披”:这里的“青云”象征着高远的志向和理想,表示只要有志向,就能实现梦想。
  • 颈联“振缨人不病”:这里的“振缨”可能是指文人雅士,他们不受世俗的困扰,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健康。
  • 尾联“稽康犹自懒”:这里提到的“稽康”可能是东晋时期的嵇康,他以清高的品格和不羁的个性著称。而“犹自懒”则表明即使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也可能会有些懒散或懈怠的情绪。
  • 尾联“早辱巨源知”:这里的“巨源”可能是某个人的名字,或者是某种象征,表示早有先贤或前辈赏识自己的才华和志向。
  1. 作品背景
  • 根据《四库全书总目》,这首诗可能是在明万历年间创作的。当时,李攀龙正处于其艺术生涯的高峰期,他的诗歌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追求。

《寄宗考功 其二》是明代李攀龙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表达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文人生活和精神世界的途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