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离如昨日,岂厌广陵涛。
春色渔阳满,烽烟海上高。
文章回白雪,顾盻解绨袍。
下走犹三辅,萧条欲二毛。
寄宗考功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宗考功 其一》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作品。下面是对该诗及其相关内容的介绍:
作者简介: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和戏曲家,与高启、杨慎、杨慎并称为“明四家”。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风格清新脱俗,语言优美,对后世影响深远。
原文节选:
别离如昨日,岂厌广陵涛。
春色渔阳满,烽烟海上高。
文章回白雪,顾盻解绨袍。
下走犹三辅,萧条欲二毛。诗歌赏析:李攀龙通过《寄宗考功 其一》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时局的忧虑之情。诗中的“别离如昨日,岂厌广陵涛”描绘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时间的流逝带来的感慨。“春色渔阳满,烽烟海上高”则通过春天的景象与战争的背景相映成趣,展现了一种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可能是在明朝末年的背景下创作的,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诗人通过对朋友的怀念,也隐含了自己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名家点评:李攀龙的诗作在明清两代都受到高度评价。他的诗风清丽脱俗,情感真挚,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寄宗考功 其一》不仅作为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艺术品。它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体验,还展示了明代社会的某些面貌。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历史感和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