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夜酌月

莫厌空庭坐,移觞更竹前。
今年花尽发,此夜月将圆。
尝与终古士,同推陶令贤。
良辰忽欲过,一㪷且颓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四夜酌月》是明代诗人叶逢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表达了作者对月夜美景的感受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莫厌空庭坐,移觞更竹前。今年花尽发,此夜月将圆。尝与终古士,同推陶令贤。良辰忽欲过,一㪷且颓然。
  2. 诗歌赏析:《十四夜酌月》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在月夜饮酒的场景,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与友人共度的愉悦时光。诗中的“莫厌空庭坐,移觞更竹前”描绘了诗人在空旷的庭院中独自饮酒的情景,而“今年花尽发,此夜月将圆”则展现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春天的期待与喜悦。此外,诗中的“尝与终古士,同推陶令贤”也表达了诗人对古人陶渊明的高洁品格的敬仰之情。最后,“良辰忽欲过,一㪷且颓然”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无奈。
  3. 创作背景:叶逢元是一位生活在明代的诗人,他的诗歌往往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十四夜酌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很可能发生在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庭院中,仰望着皎洁的月光,思绪万千。在这样的情境下,他写下了这首充满诗意的诗歌,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十四夜酌月》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窥探明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独特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