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灾歌

火之发兮,城南暮。
飞城入兮,势冲砻急。
风逆不反,我心怛兮怫兮。
汨兮安得术,噀尔灭兮。(一章)
省之火,自门徂堂,烧两廊兮。
彼何栖者,裂栋爆瓦。
天为赭兮,烟喷喷海涌照四野兮。
嗟何鸟声,怪而赤焰,翔而不下兮。(二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悯灾歌》是明代诗人李梦阳创作的一首四言诗。下面将详细地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子,生于成化八年,卒于弘治六年,是明代陕西庆阳人。他因弹劾宦官刘瑾等,下狱免归,后得重用,曾任江西提学副使。李梦阳以复古为己任,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并称“十才子”。他的作品以雄浑豪放著称,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1. 诗歌原文和赏析
  • 《悯灾歌》的原文如下:“火之发兮,城南暮。飞城入兮,势冲砻急。风逆不反,我心怛兮怫兮。汨兮安得术,噀尔灭兮。省之火,自门徂堂,烧两廊兮。彼何栖者,裂栋爆瓦。天为赭兮,烟喷喷海涌照四野兮。”诗中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火灾的深切关注和无力感。
  • 从诗歌结构上看,这是一首典型的四言诗,每句字数相同,音节整齐。这种形式不仅易于吟诵,而且有助于表达清晰,使得情感得以充分传达。
  • 在语言风格上,这首诗采用了朴素直白的表达方式。通过对自然灾害的描述,反映出了诗人对于人间苦难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1. 历史意义与评价
  • 《悯灾歌》不仅是李梦阳个人创作风格的体现,更是明代文人对于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交织的一种表达。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怀与社会责任。
  • 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悯灾歌》在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其语言质朴但不失深意,情感真切而富有力量,是研究明代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本。

《悯灾歌》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明代文人对于社会、自然以及人性的一次深刻的反思和探讨。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的社会状况和文人的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