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愤一十七首弘治乙丑年四月作是时坐劾寿宁侯逮诏狱 其六

孟夏草木长,垂云一何凄。
零雨宵始歇,西山朝复隮。
兀然坐高舂,时闻鹁鸠啼。
逢辰寡宿欢,履运伤前迷。
既无杯中物,何以写我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孟夏草木长,垂云一何凄。零雨宵始歇,西山朝复隮” 是明代文学家李梦阳的作品《述愤一十七首·弘治乙丑年四月作》中的第十七首。此诗作于作者因弹劾寿宁侯而被捕入狱的时期,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心情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李梦阳在这首诗中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批判。诗的开篇“孟夏草木长,垂云一何凄”,以描绘孟夏时节草木生长的景象,随后转折到天空中垂云的哀伤气氛,形成强烈的对比,暗示了社会政治的不公与个人的悲凉。接下来的诗句“零雨宵始歇,西山朝复隮”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无常与人生的短暂。

李梦阳的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抒发,也是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深刻反映。在明代中期,由于宦官权力的膨胀和皇权的弱化,许多官员被卷入了政治斗争之中。李梦阳作为一位文人,虽未直接参与政治斗争,但其生活和创作却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因此,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黑暗政治的失望和愤怒。

在分析这首诗的内容时,可以发现李梦阳不仅仅是在表达个人的苦闷,而是在用一种更加宏大的视角来审视社会现实。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将个人的命运与社会的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他的文学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这种复古的追求不仅体现在他对古文词的精湛技艺上,也体现在他对诗歌形式的严格要求上。他的诗歌结构严谨,语言典雅,充满了对古代文化的尊崇和对传统美学的追求。

李梦阳的《述愤一十七首·弘治乙丑年四月作》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更通过细腻的情感和深沉的社会批判,反映了明代中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矛盾。这首诗不仅是李梦阳个人经历的写照,也是明代中叶特定历史背景下文人心态和社会状况的真实体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