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二首 其二

碛日淡无晖,胡沙惊自飞。
望烟寻戊垒,闻雁忽沾衣。
大将搜河套,游兵出武威。
贺兰山下战,昨日几人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出塞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边塞诗,描绘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结束后的场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以其豪迈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见称于世。他的诗歌常常反映了当时边疆战争的生活状态以及士兵们的英雄气概。
  2. 诗歌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3. 诗中意象:这首诗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词汇组合,代表了时间和历史的沧桑感,同时表达了边关依然坚固,未曾被异族所侵扰。“万里长征人未还”则展现了士兵们长年累月的远征与艰辛,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思念。
  4. 艺术特色:这首诗在形式上继承了唐代边塞诗的传统,以壮阔的景色和激烈的战斗场面来衬托士兵的英雄气概。语言凝练明快,充满了力量感和震撼力。通过对战场景象的细腻描写,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不惧生死的将军形象。

王昌龄通过其《出塞二首·其二》,不仅展示了唐代边塞战争的残酷现实,也表现了战士们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在于其生动的画面感和强烈的情感表达,为读者提供了一幅幅鲜活的战争图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