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墓书张相国碑铭

不读南州传,谁知高士心。
江城遗冢在,春日古祠深。
竹鸟嘤嘤合,松墙靡靡阴。
曲江千载碣,书罢泪盈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徐墓书张相国碑铭》由明代诗人李梦阳创作,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物的深刻感悟以及诗歌的艺术魅力。李梦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也是“前七子”之一,以其雄浑的才思、以复古自命的创作理念在明代文坛上独树一帜。

从内容上看,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日古祠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抒情,表达了对高士张相国墓地的哀思和对其人格精神的敬仰。诗中的竹鸟合鸣、松墙阴翳等自然景象与高士遗像的宁静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增添了对历史人物崇高品质的缅怀。这种通过对具体景物的描写抒发情感的方式,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也体现了李梦阳作为“前七子”之一的深厚造诣。

从艺术风格来看,李梦阳的诗作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他力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创作理念,主张文学作品应追求古典之美。在《徐墓书张相国碑铭》中,他的诗句不仅描绘了景色,更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涵。特别是最后两句“曲江千载碣,书罢泪盈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感慨以及对逝去高士的怀念之情,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李梦阳的诗歌还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通过对南州遗传的提及,反映出他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视。这种文化自觉不仅使他的诗歌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徐墓书张相国碑铭》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历史与人文情怀的诗歌,也是明代诗歌艺术成就的代表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明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及其艺术特色,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及热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