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觉行云缓,人惊白发新。
水声宜入夜,树老不禁春。
欲与山为主,还留月送宾。
终南非捷径,何处不容身。
堇山庄杂咏 其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堇山庄杂咏·其三》是明代诗人李堂的作品。在探讨《堇山庄杂咏·其三》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作者介绍:《堇山庄杂咏·其三》的作者是明朝的李堂。李堂,字时升,号堇山,浙江鄞县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进士,官至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他的一生充满了政治生涯的起起伏伏,以及文学创作的深厚功底。
作品原文:诗作原文如下:“溪蔌山殽味有馀,慈帏时达问安书。往来中使频相望,何异宫庭侍起居。”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亲人的关切。诗句中的“溪蔌山殽味有馀”描绘了家乡的自然风光与美食,而“慈帏时达问安书”则反映了诗人对家人的牵挂与问候。最后一句“往来中使频相望,何异宫庭侍起居”更是将这种思亲之情与皇宫中的礼仪相比,表达了诗人对于亲情的重视以及对家庭责任的承担。
文化背景:《堇山庄杂咏·其三》创作于明朝时期,这是一个文化繁荣、诗歌艺术高度发展的黄金时代。当时,文人士大夫阶层崇尚儒学经典,注重诗词歌赋的创作,以文会友,通过诗文表达个人情感和志向。李堂作为其中的一员,其作品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文学修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特点。
《堇山庄杂咏·其三》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价值的诗歌,也是明代文化背景下的产物。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领略到李堂深邃的情感世界,还能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及其对于个人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