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黄鹤简秦开府

扁舟我忆江头泊,曾上高楼访黄鹤。
仙踪恍惚不足论,俯视渊澄仰寥廓。
石根嵯岈若天凿,栋宇参差连地络。
断岸秋横赤壁矶,惊流夜溅观音阁。
衡岳云开鸿雁峰,洞庭水落鱼龙宫。
使槎贾舶日来往,其上或与银汉通。
鹄飞已识员方势,鹏击似起扶摇风。
旧游仿佛不再到,前日少年今老翁。
江东才子中台彦,万里乾坤迹应半。
碧嵩青岱几停车,楚水荆山一挥翰。
登斯楼也记须成,望美人兮君不见。
昼日偏明豸绣衣,炎天不改冰霜面。
凭将激浊扬清手,坐使澄江净如练。
归云倦鸟亦何心,目送高飞入霄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题黄鹤简秦开府》是明代诗人李东阳创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通过描绘黄鹤楼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传说,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简介: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是明代著名诗人,官至吏部尚书等高位。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深沉的历史感,也不乏细腻的自然描绘。
  • 时代背景:诗中描述的黄鹤楼位于江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旅游和文化交流地标,历史上文人墨客多有登临吟咏之作,因此李东阳的创作很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1. 诗词原文与翻译
  • 原文:扁舟我忆江头泊,曾上高楼访黄鹤。仙踪恍惚不足论,俯视渊澄仰寥廓。石根嵯岈若天凿,栋宇参差连地络。断岸秋横赤壁矶,惊流夜溅观音阁。衡岳云开鸿雁峰,洞庭水落鱼龙宫。使槎贾舶日来往,其上或与银汉通。
  • 译文:我在扁舟中回忆着曾经的停留之地,曾经登上高楼去拜访那只传说中的黄鹤。它的踪迹虽然飘渺难以言述,但当我俯瞰这宁静广阔的湖面时,心境变得无比开阔。石碑陡峭如天工开凿般巍峨,建筑错落有致、连绵不绝。夜晚的长江水声在赤壁矶回响,月光下的观音阁显得格外神秘。远望群山之中,衡山的云雾缭绕仿佛连接着天边的鸿雁峰,洞庭湖畔的水色映照出鱼龙宫殿的影子。每一艘前往远方的船只都似乎通向了遥远的银河。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诗中通过对黄鹤楼周围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之中。
  • 形象鲜明: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致入微,如“石根嵯岈若天凿”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宏伟,而“惊流夜溅观音阁”则捕捉到了长江水势的磅礴,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而具象。
  • 语言精炼:整首七绝语言简洁却富有韵律,每个字句都经过精心挑选,形成了流畅和谐的音乐效果。
  1. 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黄鹤楼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楼,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李东阳的这首诗是对这一历史的再创造和传播,有助于后人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
  • 教育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明朝的文化背景,还能从中领悟到诗人对于自然和历史的感悟,以及他们所倡导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

《寄题黄鹤简秦开府》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反映了明代的社会风貌和诗人的个人情感,还体现了中华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美学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