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篇寿严中翰

崔嵬乎洞庭之山,乃在勾吴之墟具区之薮。
芙蓉点点七十二,双结青螺绾其口。
我昔凌沧洲,振衣千仞巅。
西登缥缈接银汉,东望莫釐生紫烟。
珠宫贝阙俨相向,恍似员峤方壶天。
吾闻灵威丈人入林屋,手探苍水金庭箓。
又闻毛公羽化留空坛,时有鸾鹤来云端。
兹山信美多灵秘,幽栖故是神仙地。
主人三殿倦挥毫,出山便作还山计。
只今六十早归田,摄生日诵参同篇。
洞庭之水酿春酒,醉来恣拍洪厓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洞庭篇寿严中翰》是明代诗人申时行创作的一首古风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析:

  1. 作者介绍
  • 申时行(1535—1614),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林居士。他出生于苏州府长洲,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
  1. 诗歌原文
    崔嵬乎洞庭之山,乃在勾吴之墟具区之薮。芙蓉点点七十二,双结青螺绾其口。我昔凌沧洲,振衣千仞巅。西登缥缈接银汉,东望莫釐生紫烟。珠宫贝阙俨相向,恍似员峤方壶天。吾闻灵威丈人入林屋,手探苍水金庭箓。又闻毛公羽化留空坛,时有鸾鹤来云端。兹山信美多灵秘,幽栖故是神仙地。主人三殿倦挥毫,出山便作还山计。只今六十早归田,摄生日诵参同篇。洞庭之水酿春酒,醉来恣拍洪厓肩。

  2. 诗歌鉴赏

  • 自然景观描绘:“崔嵬乎洞庭之山,乃在勾吴之墟具区之薮”描述了洞庭山的雄伟壮观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这里的“崔嵬”、“芙蓉”、“青螺”等词汇生动描绘了洞庭山的自然风貌和美丽景色。
  • 人物情感表达:“我昔凌沧洲,振衣千仞巅”表达了诗人曾经攀登至高远之地,展现其志向和抱负;“主人三殿倦挥毫,出山便作还山计”则反映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归隐田园的渴望。
  1. 诗歌主题
  • 山水之美:整首诗通过对洞庭山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 隐逸情怀:诗人通过描绘洞庭山的灵气和神秘,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尘世名利的超脱。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诗中的“芙蓉”、“青螺”、“珠宫贝阙”等意象丰富而生动,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 语言优美:诗歌采用了优美的古文句式,使得整首诗既富有哲理又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1. 历史文化背景
  • 在中国古代文人中,隐逸思想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洞庭篇寿严中翰》的创作背景,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洞庭篇寿严中翰》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美景的古诗,也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文化风尚和文人的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