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兰为司寇何公

楚泽有幽兰,名高百花选。
孤根托地灵,芳心应时展。
阳和一披拂,春色无深浅。
清风遍六合,孰谓知者鲜。
援琴思昔人,古意嗟已缅。
层厓数枝竹,意若相慰勉。
秾华须却避,荆棘行当剪。
幸此挹馀芬,披图漫舒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兰为司寇何公》是明代著名诗人李东阳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对楚泽上幽兰的描绘,表达了对知识、美德和历史的敬仰,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歌背景
  • 诗人介绍: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明代文学家、书法家,官至吏部尚书。他是明代中期的重要文人之一,与杨廷和、谢迁并称“嘉靖三大儒”。其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怀及对政治现实的批判,风格清丽典雅,注重文辞的工整和意境的高远。
  • 创作时间:此诗创作于明世宗嘉靖年间,即1522年至1566年之间。当时明朝政治逐渐走向腐败,李东阳通过诗歌反映了这一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
  1. 诗歌主题
  • 赞美自然:《题兰为司寇何公》中,“楚泽有幽兰”一句便描绘了自然景观中的幽兰之美,诗人通过对兰花的描写,寄寓了对自然界中美好事物的赞美。
  • 表达情感:诗中还流露出作者对于历史、文化的深深敬仰之情,“援琴思昔人,古意嗟已缅”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智者的怀念和对历史智慧的崇敬。
  • 寓意深远:李东阳在诗作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如“清风遍六合,孰谓知者鲜”不仅描述了自然现象,也隐喻了社会中那些高洁品质的人应当被珍视与推崇。
  1. 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李东阳的诗作语言简练,用词考究,每个字都经过精心选择,使得整首诗歌读起来既有韵律感又不失深度。
  • 意象丰富:在《题兰为司寇何公》中,诗人使用了多种意象,如“孤根托地灵,芳心应时展”等,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既独立又和谐的自然景象,以及与之相应的人文精神。

通过对《题兰为司寇何公》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对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尊重以及对道德和哲学思考的深邃。李东阳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感悟,将自然美和人文精神完美融合,使这首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