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在残灯夜,霏霏雪满空。
缕纱惭未巧,金剪恨无功。
暖缀鳌峰树,轻随舞扇风。
一尊徒有意,人隔五云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犹在残灯夜,霏霏雪满空。
缕纱惭未巧,金剪恨无功。
暖缀鳌峰树,轻随舞扇风。
一尊徒有意,人隔五云东。
《元宵十七夜雪》是一首描绘元宵节风雪景象的古诗,出自明代诗人石宝之手。这首诗通过对元宵节夜晚雪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节日气氛的感受和对自然之美的赞颂。
石宝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拟人手法,将飘洒的雪花与室内灯火相对照,使得雪景更加生动,而“缕纱惭未巧,金剪恨无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手工制作未能完美完成的遗憾之情。诗中的“煖缀鳌峰树,轻随舞扇风”,形象地描绘了雪景与人们活动相互映衬的场景,既有雪中活动的轻盈,又有风中舞动的灵动。
《元宵十七夜雪》不仅是对节日夜晚风雪景色的描绘,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诗中的“一尊徒有意,人隔五云东”反映了诗人对于亲人或故土的深情怀念,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孤独、遥远之感。这种情感的表达,使读者不仅能够领略到诗歌的艺术美,还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元宵十七夜雪》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元宵节夜晚的风雪之美,更通过诗人丰富的情感表达,让读者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