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淡西原落木风,水流无限夕阳空。
十年昼锦还乡地,半夜青灯教子功。
恩到九泉成雨露,老看双鬓忆儿童。
伤心重检登科记,犹在当时具庆中。
永感堂
介绍
《永感堂为同年王威远赋时自郧阳入朝过家上冢》是明代诗人顾清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深厚文学功底,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人物命运的深刻洞察。
顾清的诗歌创作生涯丰富多样,从他早期的南京乡试得第一名开始,到后来在南京兵部员外郎任上的不阿附权势、辞官归乡,他的每一次选择都反映了他对个人信仰和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永感堂为同年王威远赋时自郧阳入朝过家上冢》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应酬之作,更是顾清对于人生、政治以及历史的一次深刻反思与表达。
《永感堂为同年王威远赋时自郧阳入朝过家上冢》这首诗,以“客意逢秋自感伤”开篇,直接点明了作诗的背景和心情——秋天的来临带来了客居他乡的孤独和哀愁。接着,“还将此意赋君堂”表达了将个人的哀愁转化为对友人的慰问之情,通过诗歌的形式传达给远在异地的朋友。这种情感的转换,既是诗人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作为文人的一种责任和担当。
诗中“儿童岂识晨昏乐,老大空惊岁月忙”两句,通过对儿童无知和成人忙碌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迅速流逝。这种深刻的哲理思考,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也引发人们对时间、生命以及存在意义的深层次思考。
诗的最后部分,“惟应一点忠贞志,青史千秋表义方”,则将全诗引向了一种崇高的理想境界。这里的“青史千秋”不仅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褒扬,更是对所有坚持正义、忠于理想的人的赞颂。顾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忠诚、理想以及历史的敬畏之情。
《永感堂为同年王威远赋时自郧阳入朝过家上冢》不仅展现了顾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历史意识,更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容,传递出了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这首作品不仅是顾清文学创作中的代表作,也是研究明代诗歌及文人心态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