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成宴有述

彩旗珠纛舞晴风,香案前头玉陛东。
天籁迥随仙乐下,日华偏近御颜红。
百年覆载生成后,一代君臣礼意中。
郊献几回分殿坐,圣恩神贶两难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庆成宴有述》是李东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在文学艺术的层面上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风貌和文人的精神追求。下面将围绕此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1.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庆成宴有述》的作者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于天顺八年(1464年)中进士,后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等高位,加少傅、弄加少师。李东阳在官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个人生活却并不如仕途那般光鲜。据记载,他的生活简朴,晚年主要致力于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
  • 作品成就:李东阳除了《庆成宴有述》之外,还有《怀麓堂集》和《怀麓堂诗话》等著作传世。《怀麓堂集》是其诗文集,而《怀麓堂诗话》则是一部评论诗歌的文集,这些作品均显示了李东阳卓越的文学造诣和对后世的影响。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诗歌原文
    殿庭开宴引千官,拜舞亲承万岁欢。
    坐拥日华看渐近,酒传天语饮教乾。
    青云旧侣班相望,白雪非才和岂难。
    十五年来无寸补,一心惟向时丹。
  • 诗歌翻译: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场景。诗人坐在高堂之上,观赏着太阳慢慢靠近天空,听着宴会上的歌声和祝福。然而,尽管周围都是昔日的友人和同僚,诗人内心却感到空虚和失落。经过十五年的努力仍未有所成就,诗人只能寄托希望在未来能有所作为。
  1. 主题分析
  • 宴会氛围:整首诗洋溢着喜庆和繁荣的氛围。通过“拜舞亲承万岁欢”等句可以感受到宫廷内人们的欢乐和尊敬。宴会的热闹场面被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来,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 自我反思: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奈。通过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以及对现状的反思,诗人透露出一种对过往成就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这种情感的表达让诗歌具有了更深的内涵和哲理性。
  1. 艺术特色
  • 修辞手法:这首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形象生动,富有诗意。例如,“坐拥日华看渐近”中的“日华”既指太阳,也暗喻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此外,“青云旧侣班相望”中的“青云”象征着高远的理想和目标,而“班相望”则暗示了彼此之间的竞争或比较。
  • 意象运用:诗歌中充满了各种象征意义强烈的意象,如“日华”、“酒传天语”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美感,还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例如,“酒传天语”不仅指宴会上的歌声,也象征着人们的愿望和祝福能够传达到每一个角落。
  1. 文化背景
  • 宴会文化:古代中国的宴会文化非常丰富多样,从皇家的宫廷宴会到民间的节日庆典,宴会不仅是交流感情的重要场合,也是展现文化和礼仪的重要平台。李东阳的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它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风貌,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政治背景:李东阳所处的时代是明朝中期,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但也充满挑战的时代。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宴会成为了官员们表达忠诚、展示才华的平台。因此,《庆成宴有述》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李东阳个人经历和时代特色的综合体现。

《庆成宴有述》不仅是一首艺术性非常高的诗歌,更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