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亚卿文渊巡山海诸关

百二重关拥帝京,大夫持节正东行。
风声匝路旌旗绕,月影连山睥睨平。
秦策本无空万里,汉降能受秪三城。
极知经济吾儒事,要使贤劳答圣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张亚卿文渊巡山海诸关》是明代诗人李东阳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及其作者:

  1. 作者简介
  • 李东阳: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明代中叶的重臣、文学家及书法家。李东阳出生于湖南茶陵,后寄籍于京师(今北京)。作为茶陵诗派的中心人物,他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 诗歌原文
    百二重关拥帝京,大夫持节正东行。
    风声匝路旌旗绕,月影连山睥睨平。
    秦策本无空万里,汉降能受秪三城。

  2. 诗意解析

  • “百二重关拥帝京”:这句话描述了重重叠叠的关卡围绕京城,形象地描绘了首都的地理特征和战略重要性。百二重关指的是古代对险要关口的比喻,这里指代的是京城周围重要的军事防御工事。

  • “大夫持节正东行”:这里的“大夫”象征着有责任有担当的官员或者使者,而“持节”则意味着持节使节的身份,他们正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向东行进。

  • “风声匝路旌旗绕,月影连山睥睨平”:这两句通过声音(风声)和视觉效果(旌旗)来描绘出一种壮观的景象。风声在道路上环绕,旌旗在山上飘扬,而月色映照下,山峰仿佛也变得平和。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景,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

  • “秦策本无空万里,汉降能受秪三城”:这里的“秦策”可能指的是战国时期的秦国策略,暗示着强大的国家有时也可能采取某种策略或手段;“汉降能受秪三城”则是指汉朝能够接受并治理边疆,只留下了三座城池。这反映了历史变迁中的得失权衡。

《送张亚卿文渊巡山海诸关》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政治立场和对国境守卫者赞赏的诗歌,也是对自然景观和历史典故的艺术化再现。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了解,人们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文字,还能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和政治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