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西涯次韵方石

流水平堤柳绕垣,重来又隔几寒暄。
轻鸥似解随人意,老马犹能识寺门。
千载高情彭泽社,百年幽事杜陵村。
王郎亦有携琴兴,聊共清风石上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游西涯次韵方石”是一首由明朝中叶的文学家、书法家李东阳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李东阳与友人的一次重游活动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 作品原文
    流水平堤柳绕垣,重来又隔几寒暄。
    轻鸥似解随人意,老马犹能识寺门。
    千载髙情彭泽社,百年幽事杜陵村。
    王郎亦有携琴兴,聊共清风石上尊。

  2. 作者简介

  •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他出生于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李东阳的文学成就极高,尤其是在诗歌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1. 诗歌解读
  • 流水平堤柳绕垣:描绘了诗人重游西涯时所见的自然景色,流平的水面,堤岸旁的柳树环绕。
  • 重来又隔几寒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再次相聚的感慨,虽然时间过去了,但仍然感到亲切。
  • 轻鸥似解随人意,老马犹能识寺门:通过对鸥鸟、老马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记忆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 千载髙情彭泽社,百年幽事杜陵村:引用历史典故,彭泽社和杜陵村都是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怀念和对友谊的珍视。
  • 王郎亦有携琴兴:提到了王郎,即可能的朋友或同伴,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使人们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 聊共清风石上尊:在石上饮酒,享受清风,体现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喜爱和对友情的重视。

“重游西涯次韵方石”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次深刻的人文体验和情感交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历史典故的引用以及对友情的赞美,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