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斋院署次前韵答方石

瀛海分明不受船,三山漫与十洲连。
鸾飞鹤散惊千里,月迥星疏共一天。
迹似杜陵休比浪,诗成曼硕自须怜。
玉堂槐影依稀在,独坐吟灯思惘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社斋院署次前韵答方石》是明代诗人李东阳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通过对瀛海、三山等景象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与友人相聚的喜悦。

在《社斋院署次前韵答方石》中,李东阳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首句“瀛海分明不受船”即通过对比瀛海之广阔和船只之微小,传达了作者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使读者能够从细微之处感受到宏大的自然之美。

诗中还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鸾飞鹤散惊千里”描绘了仙鹤和飞鸟掠过天际的景象,使人联想到神仙的超凡脱俗;“月迥星疏共一天”则形容夜空中的星辰稀疏而明亮,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夜晚氛围。

诗歌也反映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想。在诗句“迹似杜陵休比浪,诗成曼硕自须怜”中,李东阳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即使生活如同波涛般起伏不定,也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并珍惜每一次的机遇,正如诗人自己一样不断努力创作。

《社斋院署次前韵答方石》不仅展现了李东阳卓越的文学才华,更是其人生哲学的一种体现。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瑰宝,也是理解作者及其时代背景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