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林深一径通,讲经台下见生公。
心于簪组元无累,兴到山林便不同。
坐爱鸣弦清石上,仰看飞锡堕云中。
诸峰绝顶香山路,振袂须乘两腋风。
西山十首 其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山十首 其六》是明朝文学家李东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对该首诗的相关信息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明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他出生于正统十二年六月九日,卒于正德十一年七月二十日,祖籍湖广长沙府茶陵,因家族世代为行伍出身,入京师戍守,属金吾左卫籍。李东阳在朝廷任职长达五十年,期间立朝十八载,其政治生涯以清节不渝著称。除了政治上的卓越贡献,李东阳在文学上也有显著成就,被后世尊称为“文正”。他的文学作品不仅数量丰富,而且风格典雅,篆隶书法也颇具造诣,著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等作品。
诗词原文与翻译:野寺林深一径通,讲经台下见生公。心于簪组元无累,兴到山林便不同。坐爱鸣弦清石上,仰看飞锡堕云中。诸峰绝顶香山路,振袂须乘两腋风。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西山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诗中的“野寺林深一径通”勾勒出一幅幽静的山林景象;“讲经台下见生公”则表达了诗人对宗教修行生活的向往。后两句“心于簪组元无累,兴到山林便不同”,反映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即在世俗纷扰之外找到心灵的寄托。此外,诗中的用词精准而富有画面感,如“坐爱鸣弦清石上”、“仰看飞锡堕云中”等,都生动地捕捉了自然景观与诗人情感的交融,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秀美的自然之中,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西山十首 其六》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赞颂,更是李东阳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可以领略到一个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见解以及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