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将雏

飞飞梁间燕,可怜日将雏。
雄雌更出入,群儿恣喧呼。
城南虫蚁少,苔花济馀餔。
皇皇往求之,似畏西日徂。
岂复惜舞翅,谯谯大劳劬。
声音觉渐长,羽翼齐已无。
会须见返哺,讵后庭中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燕将雏》并非文学作品,而是由唐代诗人吴融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通过描绘燕子育雏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自然更替的感慨。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吴融(812年—903年),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与温庭筠并称“温李”,其诗歌风格绮丽典雅,兼有温庭筠之风。吴融在仕途上也颇有成就,曾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2. 诗歌原文
    掠水身犹重,偎风力尚微。
    瓦苔难定立,檐雨忽喧归。
    未识重溟远,先愁一叶飞。
    衔泥在他日,两两占春晖。

  3. 诗歌内容解析:这首诗通过对燕子育雏行为的细致描述,展现了自然界生物繁衍生息的过程。首联“掠水身犹重,偎风力尚微”描绘了燕子幼雏初学飞行时的笨拙与努力。颔联“瓦苔难定立,檐雨忽喧归”则表现了幼雏在不稳定的环境中寻找立足之地的努力,以及它们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雨时的惊慌失措。颈联“未识重溟远,先愁一叶飞”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变迁的敏感捕捉,即使是微小的变化也能引起深深的忧虑。尾联“衔泥在他日,两两占春晖”则抒发了诗人对春天即将结束,夏日来临的感慨。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景象和深刻的寓意,传递出诗人对生命循环和时光流转的哲思。

  4. 诗歌鉴赏与背景:吴融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对燕子育雏情景的描述,更是对人生和社会变化的深刻反映。在唐代社会政治动荡不安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写自然现象,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敏感和对生活无常的感悟。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它本身所蕴含的艺术价值,更在于它所反映的时代精神和社会风貌。

  5. 文化价值:作为唐诗的一部分,《燕将雏》在中国文化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它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描写动物行为和生态现象的佳作之一,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想象空间和自然观察的视角。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同时也能加深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认识和欣赏。

《燕将雏》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和艺术价值的唐诗,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变化的深刻感受,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这首诗不仅是研究唐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