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医官挽诗

三十年前烂漫游,酒筵诗社忆风流。
高名殷地来江左,旧业逢人说汴州。
已见王郎为别驾,空传谢脁有芳洲。
惠山亭上留题在,露湿寒烟蔓草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施医官挽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对亡友的怀念之情。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作者介绍: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是明朝中期的文学家、书法家和官员。《施医官挽诗》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文学造诣,还体现了他与同时代文人的交流与友谊。在古代文人的交往中,诗歌是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李东阳的这首挽诗可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通过回忆过去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来表达对亡友的深切思念和哀愁。

  2. 诗歌内容:《施医官挽诗》全文如下:“三十年前烂漫游,酒筵诗社忆风流。高名殷地来江左,旧业逢人说汴州。已见王郎为别驾,空传谢脁有芳洲。”诗中首句“三十年前烂漫游”表明了时间的流逝和诗人与友人共同度过的岁月。紧接着的“酒筵诗社忆风流”,则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们经常聚集在一起,畅谈诗文的情景。接下来的诗句中,“高名殷地来江左”和“旧业逢人说汴州”两句,透露出诗人在江南一带享有盛誉,而他的老朋友则来自汴州(今河南开封),这样的地理背景也为诗人和友人之间增添了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

  3. 艺术风格:《施医官挽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而富有情感的语言。整首诗以流畅的七言律诗形式呈现,每一句都精心构思,既符合格律要求又不乏意境之美。例如,“高名殷地来江左”中的“高名”二字,不仅形容了诗人自己的声誉,也暗含了对其朋友才华的认可;“旧业逢人说汴州”中的“旧业逢人”则表达了一种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留恋。此外,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惠山亭上留题在,露湿寒烟蔓草秋”,“惠山亭”不仅是一个具体地点,更象征着诗人与朋友间的某种特殊联系或情感寄托。

  4. 历史意义: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这类悼亡诗不仅仅是对逝去亲人的追思,更是对生命、友情和时间价值的深刻思考。通过对逝者的缅怀,诗人传达了对于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此外,这类作品往往能够激发后人对于人生、友情和社会关系的反思,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教育作用。

《施医官挽诗》不仅展现了李东阳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艺术感觉,还体现了古代文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这首诗不仅是对亡友的纪念,也是对传统文化中友谊价值的一种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