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散峰晴海角,樵声牧唱山根。
客唤潮来石渡,鸟翻花落蓬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云散峰晴海角,樵声牧唱山根。
客唤潮来石渡,鸟翻花落蓬门。
《新春郊行和韵》的艺术魅力
文学作品《新春郊行和韵》,是明代诗人祁敏在明朝时期创作,这首七言律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的注意。
祁敏,字惟学,东莞人,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年)进士,曾任户部广西司主事。他的诗歌风格豪迈、奔放,情感真挚、热烈。《新春郊行和韵》便是他这种风格的代表之一,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诗中的“腊去馀寒犹不堪,东风羸马踏晴岚”描绘了冬末春初时节,寒气未消,春风拂面的景象。而“雪开远漠峰千百,春漏疏林花两三”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远方,雪山、林花等自然景观跃然于纸上。“眼底物华频触兴,隔年诗债尚留惭”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既有对美景的欣赏,又有对未能完成旧作的遗憾。
这首诗不仅是祁敏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他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浮名岁岁长安道,何日归期马首南”一句,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名利的追求与渴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归乡、归家的向往。
《新春郊行和韵》不仅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首具有丰富情感和社会寓意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能更加欣赏到中国古代诗词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