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绕山根断却连,乱藤深竹寺门前。
贫怜白屋蒸藜饷,倦爱清溪枕石眠。
载酒欲呼狂客醉,留诗聊结野僧缘。
深山六月无炎暑,一坐西风万树蝉。
西山杂诗七首 其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山杂诗七首·其三》是明代李东阳所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西山的景色和人物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理解。
从诗歌的形式来看,《西山杂诗七首·其三》采用了五言古诗的形式,这种形式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吟诵。每句五字,音韵和谐,节奏明快,非常适合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在内容上,这首诗描绘了西山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的生活。开头两句“路绕山根断却连,乱藤深竹寺门前”,通过描绘山路和周围的自然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古朴的氛围。接下来的句子则转向人的生活状态,如“贫怜白屋蒸藜饷,倦爱清溪枕石眠”,通过这两个生活场景,诗人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珍惜。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悟。
从艺术手法上看,李东阳的这首诗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例如,“路绕山根断却连”中的“绕”字,形象地描绘了山路蜿蜒曲折的景象;“载酒欲呼狂客醉,留诗聊结野僧缘”中的“欲”、“聊”、“结”等字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从主题思想上看,《西山杂诗七首·其三》不仅展示了自然之美,更深入地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李东阳在诗中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深刻反思,这种思考对于当时的文人士大夫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西山杂诗七首·其三》不仅是一首描写西山风光的诗,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与思考,揭示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