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寄庄孔易

同向词垣直禁林,每因公暇得招寻。
看花出郭春游遍,刻烛留诗夜坐深。
世路风波无定所,天涯时节忽惊心。
松林步屧归来晚,相忆空斋只独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寄庄孔易》是明代文学家李东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分析:

  1. 作者简介:李东阳(1447-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茶陵(今属湖南)人,明代政治家、文学家。李东阳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及第,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加少傅、少师等职。他与当时的名臣杨廷和、张璁、桂萼合称为“前七子”。他的诗歌创作广泛涉及政治、军事、社会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作品原文
    和寄庄孔易
    同向词垣直禁林,每因公暇得招寻。
    看花出郭春游遍,刻烛留诗夜坐深。
    世路风波无定所,天涯时节忽惊心。
    松林步屧归来晚,相忆空斋只独吟。
  3. 诗意解析:《和寄庄孔易》是一首表达作者对友人庄孔易的怀念之情的七言律诗。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朋友相聚时的欢乐时光,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同时,诗中也反映了诗人面对人生波折时内心的不安和感慨。例如,“松林步屧归来晚”一句,展现了一幅傍晚时分诗人独自漫步于松林之中的画面,而“相忆空斋只独吟”则透露出诗人在思念友人时的孤独和寂寞。
  4. 艺术特色:在艺术手法上,李东阳采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和寄庄孔易》中的“世路风波无定所”和“天涯时节忽惊心”两句,通过对世事无常和季节变化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忧虑。此外,诗中的对偶句式和韵律美也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5. 历史背景:《和寄庄孔易》的创作背景与明朝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当时正值明代中期,社会相对稳定但内部矛盾不断,政治斗争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李东阳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和寄庄孔易》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歌,不仅展示了李东阳高超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明代中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对于学习和理解中国古典文化及其历史背景,这首诗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文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