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舟泊石门

碧岸停桡好,江间此最幽。
爱风常近竹,醉暑更宜舟。
片月山城夜,疏萤海树秋。
明朝又何处,相对且淹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月夜舟泊石门》是明代诗人伍瑞隆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脍炙人口。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伍瑞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感悟,也体现了他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哲学思考。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月夜舟泊石门·碧岸停桡好,江间此最幽。爱风常近竹,醉暑更宜舟。片月山城夜,疏萤海树秋。明朝又何处,相对且淹留。**
  • 碧岸停桡好,江间此最幽。 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江边夜景图。“碧岸”指的是清澈的河岸,“停桡”则是船靠岸边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停船赏夜的愉悦心境。
  • 爱风常近竹,醉暑更宜舟。 描述了微风拂面的惬意和夏日炎炎中的乘舟畅饮。“爱风”指喜爱清凉的风,“醉暑”则暗示了在炎热中寻找慰藉的心情。
  • 片月山城夜,疏萤海树秋。 刻画了月光如片、夜色苍茫的山城之夜以及稀疏萤火虫映照下的海树秋色。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
  • 明朝又何处,相对且淹留。 表达了对未知明天的不确定感以及对当前美好时光的珍惜。“相对”可能意味着与友人或亲人共聚,“且淹留”即暂且停留,享受当下的美好。
  1. 作者简介
  • 伍瑞隆(一五八五—一六六六),字国开,号铁山,晚号鸠艾山人。香山(今中山)人。弱冠补弟子员。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解元。明思宗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副榜。初授化州教谕,修《高州府志》,以信史称,擢翰林院待诏,迁户部主事,再迁员外郎,管仓场。十五年,任河南大梁兵巡道,旋署藩臬两司。谢病归。南明绍武帝立,拜太仆寺正卿。明亡,隐居邑之鸠艾山中。卒年八十二。
  1. 写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明代末年动荡的社会环境下的一个具体场景。诗人在经历了政治变迁和社会动荡后,借夜晚的江边舟泊来抒发自己对生活、对自然的感慨以及对往昔岁月的追忆。这种背景下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哲理性的思考。

  2.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月夜江边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喧嚣的闲适与宁静,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无常人生的哲思。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的结合,诗人试图表达一种对生命本质和宇宙规律的理解。

《月夜舟泊石门》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古诗,更是一个关于个人情感、社会历史和哲学思考的复合体。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