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台坐月听东邻美人吹箫 其二

谁将幽怨写清光,一曲秦楼月似霜。
翠幕珠帘深不见,空馀幽韵满衣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醉花台坐月听东邻美人吹箫·其二》是一首由明代诗人伍瑞隆创作的诗。这首诗以幽怨和清光为主题,通过描绘美丽的夜景和动人的旋律,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明人伍瑞隆(约1500年—1556年),字仲翔,号五湖逸民,浙江嘉兴人。他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伍瑞隆擅长诗文,其作品多表现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1. 诗歌原文
    谁将幽怨写清光,一曲秦楼月似霜。
    翠幕珠帘深不见,空馀幽韵满衣裳。

  2. 诗意解析

  • “谁将幽怨写清光”:这里的“幽怨”指的是内心的愁绪或哀愁,而“写清光”则是指将这种情绪表达得清晰可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独处时,通过欣赏美景和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 “一曲秦楼月似霜”:秦楼月通常指秦淮河边上的月亮,这里用来象征清冷和寂寞。月光如霜,映照出一种冷冽的美,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凄清。
  • “翠幕珠帘深不见”:翠幕和珠帘都是古代建筑中用来装饰的物件,它们被设置在深处,使得外界的环境变得模糊不清。这暗示了作者对于外界纷扰的超脱态度,也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空馀幽韵满衣裳”:这里的“幽韵”指的是音乐带来的美感和氛围,而“满衣裳”则意味着这种美感已经渗透到诗人的衣服上,成为他的个人特征。这表明了诗人对于艺术享受的深入体验,以及艺术对他心灵的深刻影响。
  1. 赏析
  •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丰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音乐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人性的理解。同时,诗中的意象鲜明,富有画面感,使得读者可以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认为,生活中的每一刻都应该被珍惜,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都值得用心去感受和体验。

《醉花台坐月听东邻美人吹箫·其二》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文化的象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古人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生活的感悟。对于现代人来说,这首诗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鼓励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和美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