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谒陵遇雨二十首 其十九

小雨断还续,羁人睡复醒。
野风秋瑟瑟,川雾晓冥冥。
驿路初回马,民家半启扃。
遥怜后渡者,犹隔两三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元谒陵遇雨二十首 其十九》并非介绍文学作品,而是明·李东阳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对中元节时雨中谒陵情景的一种描绘。李东阳作为明代的文学家,他的诗作不仅展示了个人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学风貌。下面将对该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是明代中期的一位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生活在明朝的嘉靖至隆庆年间,是当时著名的文人之一。
  • 文学地位:李东阳在文学史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其作品深受后世推崇。除了诗歌外,他还擅长书法,且涉猎广泛,包括散文和历史著作等。
  1. 诗歌原文与解析
  • 原文展示:小雨断还续,羁人睡复醒。野风秋瑟瑟,川雾晓冥冥。驿路初回马,民家半启扃。
  • 诗意解读:此诗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中元节期间雨中谒陵的经历。“小雨断还续,羁人睡复醒”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的心情以及在雨中醒来的情景;“野风秋瑟瑟,川雾晓冥冥”则形容了雨夜的幽静与早晨朦胧的景象;最后“驿路初回马,民家半启扃”,则描绘了清晨人们出行的场景。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节日的参与和感受。
  1. 文化价值与意义
  • 节日文化体现:中元节作为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李东阳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现了这一节日的文化内涵及其在民间的影响。
  • 情感表达:诗歌中所透露出的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底蕴。

《中元谒陵遇雨二十首 其十九》不仅是一首反映特定历史时期文化现象的作品,更是李东阳个人艺术风格和时代精神的集中展现。通过阅读和理解这首诗,读者不仅能领略到古典诗歌的魅力,还能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