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谒陵遇雨二十首 其十

紫盖郁葱葱,园陵御气中。
鼎湖龙作雨,金粟鸟呼风。
四圣神游迥,三时祀典同。
小臣生也晚,无地泣遗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元谒陵遇雨二十首 其十”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李东阳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紫盖郁葱葱,园陵御气中。鼎湖龙作雨,金粟鸟呼风。四圣神游迥,三时祀典同。小臣生也晚,无地泣遗弓。
  • 译文:紫色的山峦郁郁葱葱,园陵位于云雾之中。鼎湖之龙降下甘霖,金粟鸟呼唤着风。四圣神灵游历四方,三时的祭祀仪式相同。我作为小臣,生得晚,无处可泣诉悲伤。
  1. 诗歌内容解析
  • 紫盖与园陵:诗中“紫盖郁葱葱”描绘了园陵周围的自然景色,紫盖即形容山色深紫,形容山色浓翠如盖。园陵则指帝王的陵墓所在地,表达了对皇权的敬畏和尊崇。
  • 龙作雨和鸟呼风:诗句中的“鼎湖龙作雨”,“金粟鸟呼风”运用了神话色彩的元素,龙和鸟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物,象征着帝王的权威和自然的和谐。
  • 祭祀活动的描述:“四圣神游迥,三时祀典同”反映了古代帝王对于天地山川的祭祀活动,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 个人情感的抒发:“小臣生也晚,无地泣遗弓”表达了诗人作为一个小臣,无法参与重大政治活动的无奈和悲凉。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诗中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构建了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古人对于自然的崇敬之情。
  • 意象使用:诗中运用了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龙、鸟、雨、风等,这些意象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得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富有生命力的艺术表现。
  • 语言风格:整首诗歌的语言精炼而又不失豪迈,充满了文人骚客的文采风流,展现了明代中叶诗歌的特色。
  1. 诗歌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 历史地位:李东阳作为明代中期的重要诗人之一,其诗歌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他的这首《中元谒陵遇雨二十首》被后人传颂,成为了明代诗歌的代表之一。
  • 文化价值:此诗不仅展示了明代文人的文学才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
  • 后世影响:李东阳的这首《中元谒陵遇雨二十首》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少后来的诗人都曾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可见其影响之广泛。

李东阳的《中元谒陵遇雨二十首 其十》不仅是一首优秀的古典诗歌,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更能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