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君之出矣四首 其三

自君之出矣,春风不入户。
见说蜂蝶残,何曾到园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君之出矣四首·其三》是明代名臣李贤的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牵挂。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具体如下:

  1. 作者简介
  • 李贤(原德):字原德,明代邓(今河南邓州市)人。作为明代名臣,李贤以政治才能著称,曾担任重要职务。他的文学作品,包括这首《自君之出矣》,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高洁的人格情操。
  1. 作品原文
    风不入户,见说蜂蝶残,何曾到园圃。

  2. 诗句解析

  • “春不入户”形容春风虽至,却无法入内,象征着春天的气息虽然存在但并未真正影响或温暖诗人的内心世界。
  • “蜂蝶残”暗示了自然界中的昆虫在春风中已经结束生命周期,凋零殆尽,从而反映出一种生命力的脆弱和短暂。
  • “何曾到园圃”则进一步强调了外界环境对于诗人情感的影响,即使春意盎然,但内心的情感世界并未因此得到丝毫的慰藉或改变。
  1. 情感表达
  • 通过对“蜂蝶残”和“园圃”的描述,诗人传达了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情感,反映了他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亲情的渴望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怀。
  1. 艺术手法
  • 象征与比喻:“春不入户”与“蜂蝶残”都运用了象征性的语言,将春天的生机勃勃与自然界生物的生命循环相对照,增强了诗歌的深度和寓意。
  • 简洁的语言:整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但字字珠玑,深刻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1. 文化背景
  • 《自君之出矣》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还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家国情怀和人际关系的思考。这种情感的共鸣跨越时空,使得这首诗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自君之出矣四首·其三》不仅是一篇优美的古诗文,也是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情感的重要窗口。李贤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为我们留下了这一不朽的艺术瑰宝,使其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