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榭俯空明,倒影见眉宇。
衣间湿翠寒,青山在水底。
醉学谪仙人,拾月沧波里。
西林三十二景诗 其六 景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林三十二景诗 其六 景榭》是一首明代的诗歌,由安绍芳所作。这首诗描绘了台榭与自然的巧妙结合,通过倒影、衣间湿翠和青山在水底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诗中的“台榭俯空明,倒影见眉宇”展现了台榭建筑的轮廓清晰地映入水中,如同诗人的思绪与远山相连一般清晰可见。这样的描写不仅增强了读者的视觉感受,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澄澈。其次,“衣间湿翠寒,青山在水底”则描绘了诗人站在台榭之上,感受到衣物因微风而微微湿润,同时眼前所见是层层叠叠的绿色山水在水面下若隐若现,这种景象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受,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不仅反映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诗人通过对台榭与自然景观的相互映衬,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西林三十二景诗 其六 景榭》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诗篇,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它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本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取向。这首诗作不仅值得欣赏,更值得深入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生活哲学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