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陈德山 其七

世路风波同苦海,人情轻薄似秋云。
重来未敢还相许,直待龙华更识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陈德山·其七是明代诗人成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成鹫(公元1532年或1569年—公元1604年),俗名李卓吾,字则诚,号西涯,又号青莲居士。福建同安人。他是中国明代著名的佛教禅宗僧侣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风格豪放洒脱,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被后人尊称为“诗僧第一”。
  1. 诗词原文
    世路风波同苦海,人情轻薄似秋云。重来未敢还相许,直待龙华更识君。

  2. 主题分析

  • 世路沧桑与个人感慨:诗中“世路风波同苦海”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道路中的艰难困苦有着深刻的体会。通过比喻“人情轻薄似秋云”,表达了他对人性中轻浮的一面的批评和不满。
  • 重逢与期待:“重来未敢还相许”暗示了作者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雨后,对于未来的重逢持有谨慎的态度,不愿意轻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直待龙华更识君”则透露出一种期待重逢的积极心态,表明作者愿意等待时机,再次与知己相逢。

《挽陈德山·其七》是成鹫在明代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对世路的艰辛和人情的轻薄进行了深刻的揭示,表达了作者对重逢的渴望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成鹫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也为读者提供了对人生哲理的反思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