旃檀林怀旧

林下伊人旧盍簪,名山有约事清谈。
旃檀长者今何在,月满长空水满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旃檀林怀旧》是一首由明诗人成鹫创作的诗作,表达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以及对故人或故地的怀念之情。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创作背景
  • 《旃檀林怀旧》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据成鹫的生平可知,他为清初僧人,后转为俗家。他的诗作多以佛教哲理和禅宗思想为题材,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个人情感表达。
  • 成鹫在明朝末年曾为诸生,清军入关后出家为僧,并改名为成鹫。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尤其是对佛教文化和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他对生命、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思考。
  1. 诗歌内容解析
  • 《旃檀林怀旧》中“林下伊人旧盍簪”,描述了诗人与旧友相聚的情景,通过“盍簪”这一古语,表达了他们曾经一同学习、讨论的场景。这里的“伊人”指的是旧日的朋友,而“盍簪”意为停止簪子,可能象征着朋友间的暂别或告别。
  • 接下来的两句“名山有约事清谈”,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约定前往名山,一起进行清谈、讨论佛理的情景。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知识的渴求。
  • 最后两句“旃檀长者今何在,月满长空水满潭”,则是诗人对过去友人或故地的深深怀念。这里的“旃檀长者”可能指一位高僧或智者,而“今何在”表达了诗人对这位长者是否还在世的疑问,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无常世事的感慨与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却富有深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哲思。例如,“旃檀长者今何在”一句,不仅询问了长者的生死,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歌具有了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 从结构上看,《旃檀林怀旧》采用了传统的七言绝句形式,每句七个字,共四句,这种形式有助于集中表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此外,诗中的意象选择也十分独特,如“旃檀”、“长空”、“水潭”等元素,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更加深邃。

《旃檀林怀旧》不仅作为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一个时代的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