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挽大宗伯远峰汪公

大星昨夜霣三台,黯黯重云翳不开。
罢市尚闻行道哭,辍朝深动至尊哀。
千年已托山阿体,一代今论燕许才。
惟有感恩门下士,重披剑草为登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挽大宗伯远峰汪公》是明代诗人李生威创作的一首悼念诗。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远峰汪公的深切缅怀与敬意。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及其艺术特色:

  1. 诗歌原文
    大星昨夜霣三台,黯黯重云翳不开。
    罢市尚闻行道哭,辍朝深动至尊哀。
    千年已托山阿体,一代今论燕许才。
    惟有感恩门下士,重披剑草为登台。

  2. 诗歌解读

  • 大星昨夜霣三台:此句意指星辰坠落,暗示着重大的变化或不幸事件的发生。
  • 黯黯重云翳不开:表达了悲伤和压抑的氛围,暗喻政治或社会环境的不明朗。
  • 罢市尚闻行道哭:意味着市场停止交易,人们仍在哀悼。
  • 辍朝深动至尊哀:表明哀悼的情绪影响到朝廷最高层,反映出事件的严重性。
  • 千年已托山阿体:指的是某人已经去世,身体安葬在山中。
  • 一代今论燕许才:指出现在的人正在讨论其才能和成就。
  • 惟有感恩门下士:只有那些感激并尊重他的门徒和追随者,继续传承他的理念和事业。
  • 重披剑草为登台:表示为了纪念远峰汪公,人们再次整理和重新披挂剑饰,准备参加某种仪式或活动。
  1. 情感表达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抒发,传达了一种深深的哀思和敬仰之情。它不仅记录了一个历史时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政治氛围。通过对远峰汪公一生的回顾,诗人表达了对这位杰出人物的深深怀念和崇高敬意。

  2. 艺术特色

  • 意象的运用:诗中大量使用了天文、自然景观等象征性元素,如“大星”、“三台”等,这些意象丰富了诗歌的层次和深度。
  • 情感的真挚:诗中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深刻,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
  • 语言的精炼:整首诗用词考究,既简洁又富有表现力,显示了作者的高超语言技巧。
  1. 社会背景
    这首诗作于明朝嘉靖年间,远峰汪公是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其在朝中的作为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远峰汪公个人的悼念,也是对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

《奉挽大宗伯远峰汪公》不仅仅是一首诗,它还是一个时代的写照,一个历史的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以及文人对于国家大事和个人命运的感慨与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