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丘懋之道长按蜀

晓泛星河八月槎,望回巴蜀未全赊。
天涯萍梗元非客,王事勤劳岂顾家。
度峡行旌开曙景,倚云长剑拂霜华。
锦城春色今何似,犹恐桑麻间野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丘懋之道长按蜀》是明代诗人李浙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对友人丘懋赴蜀任职的送别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其即将踏上新征途的关切和祝福。下面将详细介绍《送丘懋之道长按蜀》的内容:

  1. 诗歌原文:《晓泛星河八月槎,望回巴蜀未全赊。天涯萍梗元非客,王事勤劳岂顾家。度峡行旌开曙景,倚云长剑拂霜华。**
  • 晓泛星河:描述了诗人清晨泛舟星河之上的场景,象征着启程的清晨。
  • 八月槎:指的是古代传说中乘槎可至天河的方法。
  • 望回巴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离开故乡的深切不舍。
  • 天涯萍梗:形容诗人自己如同无根浮萍,漂泊不定。
  • 王事勤劳:反映了诗人因公务繁忙而无法顾及家庭。
  • 度峡行旌启曙景:指丘懋将要渡过峡谷,开始新的使命。
  • 倚云长剑拂霜华:描绘了丘懋手持长剑,如同云中游龙,勇往直前的形象。
  1. 诗歌鉴赏:《送丘懋之道长按蜀》不仅在字面上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意及其对国家大事的责任感。诗中的“天涯萍梗元非客”和“王事勤劳岂顾家”,揭示了诗人虽身处异地但心系家国的情感纠葛。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明代诗歌的风格特点和艺术魅力。

  2. 创作背景:明代社会背景复杂多变,文人墨客多以诗歌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情怀。李浙作为当时的文学家,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即将远赴边疆的关切与祝福,同时也寄托了诗人自身的抱负与志向。此诗的创作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一种抒发,更是当时文人群体共同关注的社会现实和政治态度的反映。

李浙的《送丘懋之道长按蜀》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抒情诗,也是明代文人政治意识和家国情怀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还能深刻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