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怀 其六

乐事农家得,凉风野老存。
秫田供伏腊,茅屋长儿孙。
客至惊奇服,人来对瓦盆。
此间堪小筑,傍水启柴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述怀》是明代李橒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李橒,明朝人,与顾炎武、钱谦益、方以智、徐乾学等文人有往来。学问长于经学,尤精于《诗》,文章颇有才气,有《屈宋合诂》、《藏山阁诗文集》等作品。
  1. 诗歌原文
    入清隐居不出,自称田间老人,与顾炎武、钱谦益、方以智、徐乾学兄弟等都有往来。学问长于经学,尤精于《诗》。文章颇有才气。有《屈宋合诂》、《藏山阁诗文集》等。

  2. 诗歌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慨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 诗中的“入清隐居不出,自称田间老人”展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与顾炎武、钱谦益、方以智、徐乾学的交往也反映了他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地位。
  • 诗中“茫茫大宇内,幽怀罕所同。求之竹帛间,赖有浔阳翁。翳宅惟蓬蒿,挂壁仅丝桐。”则通过对比竹林七贤的生活态度和自己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1. 创作背景
  • 《述怀·其六》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生活经历有关。在经历了官场的挫折后,诗人选择了隐居的生活方式。这种选择不仅体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也反映了他对个人自由和独立生活的向往。
  • 这首诗也可能是在特定时期创作的,如诗人的晚年或者退休后的一段时间。在这个时期,诗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在困境中找到心灵的寄托。

《述怀·其六》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文化精神的体现。它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理念和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