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其二 自述

桥庵野夫。
文章本少,事业全无。
半生苦被虚名误。
早乞微躯。
纳印绶、辞归里闾,买田园、教绕村居。
忘形处。
麻衣草屦。
放浪狎樵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庭芳·其二·自述》是明朝李昌祺所作。《满庭芳·其二·自述》不仅是一首文学佳作,更是对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反思。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首作品:

  1. 创作背景与作者简介
  • 创作时间:根据《满庭芳·其二·自述》的内容来看,作者在半生中饱受虚名之苦,表达了辞归田园、淡泊名利的生活理念。因此,该诗应创作于其辞官归隐之后或晚年时期。
  • 李昌祺简介:李昌祺,字桥庵野夫,明代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个人情感体验,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主。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文:《满庭芳·其二·自述》原文如下:“桥庵野夫。文章本少,事业全无。半生苦被虚名误。早乞微躯。纳印绶、辞归里闾,买田园、教绕村居。”
  • 翻译:桥庵野夫,文才有限,一生事业未曾有所建树。半生的辛苦都因为虚名而白费。我早就渴望过一种清贫生活,辞去官职,回归田园,购置田地,过着隐居乡村的生活。
  1.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此篇通过“忘形处”等意象,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怀。诗中提到“麻衣草屦”,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朴素的生活方式,反映出他对物质生活的淡薄和精神追求的重视。
  • 思想内涵:李昌祺的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于名利的超脱态度,以及追求心灵自由与平静生活的理念。他的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哲理思考。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歌通过“半生苦被虚名误”、“忘形处”等意象,巧妙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纠结与解脱。这些意象富有象征意义,能够引起读者的深思。
  • 语言表达: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不失深意。诗句简洁明了,却又含蓄蕴藉,体现了李昌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1. 历史影响与社会价值
  • 历史地位:李昌祺是明代著名的诗人之一,其作品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能未能留下太多显赫的篇章,但他的诗作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文化传承:作为古代文学作品,《满庭芳·其二·自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反映文人心态和追求自由生活的方面。通过对这类作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满庭芳·其二·自述》是李昌祺对人生经历的一种抒发,更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追求。它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时代背景下文人心态的深入探讨。通过欣赏这首诗,人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看透后的从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