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正觉寺僧房

露鹤寒猿永夜清,山僧入定泯群情。
幽人独向阶前坐,为惜千峰好月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正觉寺僧房》是明代诗人李昌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李昌祺,江西庐陵人,明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预修《永乐大典》。他曾任吏部郎中,因故被谪,后任河南布政使,以清廉著称,在任二十余年,退隐不出,有《运甓漫稿》。其诗作多涉及社会问题和个人情感,风格多变,既有豪放激昂的,也有细腻婉转的。

  2. 诗歌原文

露鹤寒猿永夜清,山僧入定泯群情。
幽人独向阶前坐,为惜千峰好月明。

  1. 诗意解析
  • 露鹤寒猿永夜清:描绘了一个深夜时分,月光如洗,露水和寒猿的声音显得格外清晰。这种景象营造了一种静谧、孤独的氛围,突出了诗人对这种宁静夜晚的喜爱和珍惜。
  • 山僧入定泯群情:描述一位僧人入定的情景,通过“泯群情”三字,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境界。这不仅是个人修行达到的一种精神状态,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态度的向往。
  • 幽人独向阶前坐:这里的“幽人”指诗人自己,独自坐在阶前,面对美景沉思或冥想。这种孤独但美好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的深刻感悟。
  • 为惜千峰好月明: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如月亮)的珍视和留恋。月亮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常被用来象征美好、宁静或是孤寂。这句诗不仅点明了整首诗的主题,也反映了诗人的情感状态和内心世界。

《宿正觉寺僧房》不仅是李昌祺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和诗人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的才情和情感,也能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自然和艺术的深刻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