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根笋

琅玕林立拂云高,诘屈盘根茁上膏。
龙尾挂崖鹰攫爪,凤咮衔石蟹舒螯。
清阴只拟过邻屋,玉版何期饫老饕。
好待春雷抽犊角,长镵不用费爬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行根笋》是明代诗人朱之蕃创作的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诗人背景:朱之蕃,字元介,号兰嵎,是明山东茌平人,著籍金陵。朱之蕃的科举生涯非常显赫,他于万历二十三年中状元,后官至吏部侍郎,出使朝鲜时拒绝了其赠贿,并以书画等文化成果回报之,有《奉使稿》传世。
  2. 诗歌原文:《行根笋》全文如下:“琅玕林立拂云高,诘屈盘根茁上膏。龙尾挂崖鹰攫爪,凤咮衔石蟹舒螯。清阴只拟过邻屋,玉版何期饫老饕。好待春雷抽犊角,长镵不用费爬搔。”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比喻展现了行根笋的生长状态及其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3. 诗歌赏析:朱之蕃的《行根笋》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诗中的“琅玕”指代的是美丽的树木或竹子,而“诘屈盘根茁上膏”则描绘了竹笋刚出土时细嫩且充满生命力的形象。“清阴只拟过邻屋,玉版何期饫老饕”表达了诗人对竹林的向往之情,同时暗含着对竹笋美味的期待和赞美。
  4. 历史溯源:历代咏笋诗中,食笋诗所蕴含的思想观念随着时间的演变而有所变化,从唐前谷蔬的贵族化向日常化和审美化转变。这种转变不仅影响了人们对食物的选择和态度,也影响了文学作品中对于食材的描述和表达方式。

《行根笋》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作,更是一个关于人与自然、文人与诗意之间深刻对话的文化符号。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