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鹤词 其三

尔鹤归兮毋久留,食力思义为远猷。
胡为久淹兰杜洲,高举欲簉文鹓俦。
物各有分苦外求,琼浆玉饮徒增忧。
景升千斤称大牛,负重不若羸牸优。
涂泽立仗陪仙驺,薄功厚享志莫俦。
金笼鹦鹉口起羞,密云不雨惭鸣鸠。
尔当量力早自休,鹤归来兮毋久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招鹤词 其三》是南宋诗人胡翰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品原文
    鹤之去兮,下土方。橧不可巢兮,怅孰与之翱翔。
    三桑无枝兮,望苍门而未阳。西母折胜兮,恐邓林之不芳。
    鸱厉吻而啸号兮,鶝衔矢以为长。仁鸟高逝兮,杳莫闻其归昌。
    牛哀化而为虎兮,虽含灵而无良。莽蓁蓁而阹迾兮,
    括隐隐而机张。

  2. 诗词赏析

  • 艺术手法: 胡翰在这首诗中采用了传统的七言绝句形式,语言凝练而充满力量。诗中运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例如,“鹤之去兮,下土方”和“橧不可巢兮,怅孰与之翱翔”这两句,通过重复使用“兮”字,增强了语气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深情与不舍。
  • 情感表达: 胡翰通过对鹤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和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的鹤被描述为“仁鸟”,象征着高尚的品质和精神追求。同时,诗也反映了胡翰对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感慨。例如,“西母折胜兮,恐邓林之不芳”、“牛哀化而为虎兮,虽含灵而无良”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和对动物命运的关注,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悟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1. 背景知识
  • 历史背景:《招鹤词 其三》的创作时间约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历史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写鹤的形象,不仅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理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心态和期待。
  • 文化意义: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鹤常常被视为高洁、长寿的象征。在这首诗中,胡翰通过对鹤的描述和对其飞翔、栖息习性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由、和谐生活的向往。此外,诗中的意象如“苍门”、“邓林”等也富含深厚的文化意味和象征意义,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1. 创作特点
  • 语言风格:胡翰在这首作品中展现了他独特的语言魅力。他的诗句简洁明快,同时又不失深沉含蓄,这种风格既符合宋代诗坛的审美倾向,也展示了作者个人的艺术风格。特别是诗中反复使用的感叹词“兮”,使得整首诗的节奏感更强,更加动人肺腑。
  • 思想内容:除了艺术上的精湛外,胡翰的作品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对社会的看法和态度。例如,诗中的“牛哀化而为虎兮,虽含灵而无良”一句,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担忧,也表达了对人性善恶的思考和探索。
  1. 鉴赏建议
  • 深入理解诗歌内涵:欣赏《招鹤词 其三》时,建议读者不仅要关注字面上的意思,更要深入挖掘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例如,通过对“橧不可巢兮”的解读,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束缚的反抗。
  • 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胡翰的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由、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通过阅读,读者可以体会到诗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执着。
  • 学习古代文学技巧:胡翰在这首诗中运用了许多古典诗词的技巧和手法,如对仗、排比、设问等。学习这些技巧不仅能帮助读者更好地解读古诗,也能激发读者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招鹤词 其三》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深厚文化意蕴的文学作品,也是了解宋代诗歌发展和诗人胡翰个人情感世界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才华,还能进一步理解和思考人生的意义、社会的变迁和个人的命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