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书怀

尽向良宵庆太平,圜扉寂寞度寒更。
愁中偏对灯花落,窗外空怜月影清。
遥忆家林难作梦,时闻禁漏不胜情。
至尊万里兴戎马,今夜沙场何处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秋书怀》是明代李时勉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中秋节夜对家国的深沉思念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诗人介绍
  • 姓名与生平:李时勉,明朝人,字懋,以字行,号古廉,生于明吉安府安福,是一位有学识且才华横溢的官员。他曾预修《太祖实录》,并曾因上书反对都北京而入狱,后复官,终官至国子祭酒。
  1. 诗歌原文
  • 原文:尽向良宵庆太平,圜扉寂寞度寒更。愁中偏对灯花落,窗外空怜月影清。遥忆家林难作梦,时闻禁漏不胜情。至尊万里兴戎马,今夜沙场何处营。
  • 译文注释:这首诗描绘了中秋夜的宁静与孤独。首句“尽向良宵庆太平”表达了对和平时期的庆祝;第二句“圜扉寂寞度寒更”则反映了夜晚的寂静。接下来的几句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国家大事的忧虑。最后一句“今夜沙场何处营”,则暗示了国家战事的紧张与不安定。
  1. 作品赏析
  • 情感表达:全诗充满了对家国的深切关怀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伤,情感细腻而深刻。
  • 意象运用:“灯火”、“月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温馨的氛围,使读者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李时勉的《中秋书怀》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也是一首充满时代背景和政治色彩的作品。通过这首诗,不仅能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才情,也能窥见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心境。

相关推荐